一手檢測試劑,一手開發智能終端,源生康泰兩手抓抗病原微生物?
1840 年,匈牙利的產科醫生 Samelves 發現,醫院里富有的母親往往由醫生接生,但由醫生接生的母親死亡的可能性是由產科護士接生的貧窮母親的幾倍。Samelves 根據觀察得出結論,這兩種死亡率與環境清潔有關。Samelves 的研究為后來發現 "病原體" 奠定了基礎。
病原體是指可引起人類或動植物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蟲或其他媒介,包括細菌、真菌、DNA 病毒、RNA 病毒和寄生蟲,其中鼠疫、天花、狂犬病等是由典型病原體引起的典型疾病。目前,全球由病原體引起的傳染病形勢十分嚴峻。全球約 19% 的人死于傳染病,包括下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和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近年來,隨著新病原微生物的出現、耐藥病原微生物的增加和免疫抑制宿主的增多,進一步的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能否快速、準確地確定病因診斷,是傳染病治療成功的核心問題。
一方面,傳統的病原體檢測方法,如靈敏度低,周期長,病原譜窄,假陰性,假陽性,特別是無法檢測罕見或新型病原體等,在臨床病原體檢測中仍被廣泛使用,如形態學檢測,微生物培養,涂片鏡檢,抗原抗體檢測,PCR 檢測等。另一方面,各種病原體的臨床表現,影像學等方面并不典型,尤其是罕見或新型病原體的快速檢測等,廣泛的傳染病病原體,相似的臨床特征,復雜的細菌獲得性耐藥機制進一步使臨床抗感染治療陷入困境。即使將二代測序技術用于病原體檢測,由于設備龐大,讀取時間長等原因,難以及時,準確,有效地實現病原體鑒定,基因分型和耐藥基因檢測。因此,傳統的病原學檢測方法已不能滿足臨床病原學診斷的需要。
康泰,生物醫學高科技企業的源頭,使用 "靶向測序(RT-Panel TM)+ 全覆蓋(PRI-seqTM)" 實時、準確地檢測病原體。
在自主研發輔助診斷設備的基礎上,結合先進的納米孔測序技術和信息技術,通過智能終端結合云平臺大數據技術,實時、現場解決住院患者床邊感染微生物輔助診斷問題,協助臨床實現快速、準確、全面覆蓋患者感染細菌和耐藥特性,達到臨床準確抗感染的目的。
元生康泰的業務線主要包括檢測產品,智能終端和數據衍生服務三個方面,其中檢測產品分為靶病原檢測產品RT-panelTM和高端宏觀基因組病原檢測產品PRI-SEQTM。納米孔靶向試劑盒涵蓋了120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以及臨床上重點關注的耐藥基因。它具有靶向性和高效性的特點,以50%的價格解決了90%的臨床感染病原體檢測問題。而納米孔病原體的宏觀基因組學產物不需要預設,培養和非偏好性。直接提取臨床患者的DNA或RNA用于納米孔長讀測序。結合大數據分析平臺,全面精準的病原數據庫和病原檢測臨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CDSS),利用實時測序,實時數據傳輸,實時分析,發揮長讀,長讀的優勢。
在新冠肺炎的流行期間,袁盛康泰和廣州呼吸健康研究所的團隊在短時間內成功地開發了基于納米孔基因測序技術的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檢測產品。在最快的15分鐘內發現了新的冠狀病毒。新冠狀病毒經PCR診斷為高度懷疑而陰性,其敏感性和特異性明顯高于PCR和第二代測序。有關結果發表在最高SCI雜志的臨床傳染病(IF=8.313)以一項共同的工作形式,并獲得了相應的發明專利。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源生康泰利用納米孔序貫病原體檢測技術,為700多名新冠肺炎及相關患者提供服務。
據方正于樂介紹,遠勝康泰病原體的檢測精度遠高于傳統的PCR核酸檢測和培養方法。
此外,源生康泰還擁有一個"源盒"智能終端,用于實現可視化實時測序和報告系統、同步遠程數據傳輸和生物信息學分析。源生康泰公司開發的基因智能終端具有快速性和便攜性的突出特點。"源盒"的優點在于集成了高性能的生物信息學算法,嵌入了高覆蓋率的病原微生物知識庫,支持多種數據傳輸方式,包括5G技術、高性能64位多核處理器、大容量高速雙通道DDR存儲器、體積小、使用和攜帶方便、操作方便、能快速生成報表。
還與"源箱"相匹配的源大數據計算與分析平臺,是基于星火大數據分析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對微生物的致病性和耐藥性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檢測,通過工業質量控制系統、模塊化的SOP設計和完善的管理系統,有效地保證了平臺的穩定性和數據安全性,該平臺涵蓋了病原鑒定、基因分型、耐藥基因和毒力因子分析過程、臨床重點病原菌數據庫和綜合病原知識庫和臨床病原菌LIMS系統以及大數據智能分析系統。
源生康泰以病原數據庫為基礎,整合患者、病原體和藥品的數據,承擔制藥公司的檢測和服務,為其提供臨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建設服務;同時,聯通不同的患者數據信息,源康泰還可以實時進行智能疫情預警和監測,為政府提供防控建議和可追溯性分析。
在團隊的努力下,源生康泰成立不到兩個月,就完成了產品樣機,申報了 18 項知識產權,并入選中關村 "前沿科技,未來產業" 展會,榮獲 " 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此外,2019 年 11 月,元生康泰與廣州呼吸健康研究所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成為重要合作伙伴,充分利用物聯網,4G/5G,通信能力開放平臺等新技術,共建國家呼吸重癥基因檢測示范中心 + 公共衛生事件監測中心 + 基因大數據分析中心 + 院士工作站疫情發生后,廣州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團隊邀請元生康泰團隊,就廣州市呼吸研究所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納米孔測序與分析平臺達成共識,研究病原體檢測在疾病診療和藥物研發中的深度應用,共同申請并獲批國家和省市相關研究項目
2019 年下半年,公司開始對數十家三級甲等醫院的感染者進行病原微生物檢測,并與廣州呼吸衛生研究所、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清華大學長庚醫院等單位達成戰略合作或項目合作意向書,并承擔了北京自然基金前沿科技項目、廣州市科技廳重點項目、北京科技協會金橋基金會、廣東省國際合作項目等與地壇、廣州呼吸健康研究所、清華長庚醫院等三級甲等醫院的合作。
團隊力量也為元生康泰的技術研發注入了強大動力,其核心團隊大多是來自神州數字醫學,北京協和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華大基因,威遠基因,百濟神州,默克等企業和高校的高管,微生物和生物信息專家以及國家級學術帶頭人。團隊成員在病原微生物,大基因組,臨床試劑盒的研發方面有著深厚的經驗和豐富的產業經驗。創始人兼 CEO 余樂博士是愛丁堡大學羅斯林研究所副研究員,在基因生物信息學和精準醫學領域擁有近 20 年經驗。
如今,源生康泰主要采用 2B 和 2G 業務模式,為醫生和病人提供快速的病原體鑒定和耐藥性分析和解釋,以及向政府提供項目服務,并向下游地區(如制藥公司)提供基于數據的咨詢服務。據余樂博士介紹,源生康泰目前主要以目標病原體檢測產品和高端宏觀基因組檢測產品為基礎,采用第三方檢測模式實現快速盈利。未來,"源箱" 設備和相關試劑消耗品將本地化在醫療或疾病控制系統中,并輔以第三方檢測。
目前,源生康泰已經完成了數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投資者是金種子風險投資、通創集團等,企業在北京、廣州、蘇州等地得到了數以千萬計的政府政策支持,并建立了研發中心、臨時檢驗中心和 GMP 工廠。創辦人余樂博士透露,目前這一輪融資主要用于產品優化、營銷和資格申報,而余樂博士則表示,下一步的發展重點將放在快速市場布局階段,希望到今年年底,源生康泰將達到數以千萬計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