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自動駕駛與歐盟電池法案,TüV南德助力中國車企應對海外競爭
受邀出席并于2024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大會發言
深圳2024年3月15日 /美通社/ -- 近日,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TüV南德意志集團(以下簡稱"TüV南德")受邀出席2024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大會。TüV南德大中華區交通服務部高級別自動駕駛業務線負責人黃清泉及交通服務部可持續發展業務拓展經理肖峰分別圍繞自動駕駛法規監管框架和歐盟電池法案兩大熱點話題,向與會嘉賓分享了TüV南德有關最新法規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方面的真知灼見。作為一家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技術服務機構,TüV南德正積極發揮自身優勢,賦能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出海過程中破除競爭格局、法規痛點、產品質量等障礙。本次大會集中研討新能源汽車海外市場的運行現狀、準入標準以及商業合作模式,為中國新能源車企及其產業鏈提供優質的出海交流平臺,助力本土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全球化可持續發展。
自動駕駛法規日趨完善,推動營造有序的產業發展環境
眾所周知,安全是自動駕駛的重中之重,驗證確認自動駕駛落地方案是否滿足法規要求勢必成為一項不可避免且高度復雜的工作。為了進一步指導企業建立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性能一致性保障能力,聯合國WP.29 自動駕駛測試評價方法(VMAD)工作組提出NATM(New Assessment/Testing Method)自動駕駛驗證確認框架,引導企業明確自動駕駛車輛安全設計和開發的發力方向。
黃清泉于演講環節分享道,"針對自動駕駛的市場化落地,準入是繞不開的話題。目前,WP.29提出的NATM評估框架受到全球各地區和國家的關注,其中包括了針對管理體系、產品安全評估、測試驗證(包括仿真方法及物理測試)及量產后的監督幾個部分的要求。同時,后續即將發布的L2+法規(Driver Control Assistance Systems,簡稱"DCAS")也引用了NATM多支柱法作為合規準入框架。另外需要說明的是,隨著人工智能監管要求的逐步明確,WP.29自動駕駛與網聯車輛工作組(GRVA)也在傳統的NATM評估框架中增加了有關AI安全要求、可解釋性、透明度、數據管理等各個方面評估要點。"
毫無疑問,自動駕駛技術會繼續迅速發展,但是安全作為自動駕駛的最基本要求,也應被貫徹與保障。黃清泉表示,通過與國內外合作伙伴精誠合作,TüV南德已具備將自動駕駛技術可靠地投放到市場中的能力和與之匹配的解決方案。"TüV南德關于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已經依據NATM評估框架,在中國本土從人員授權、專業能力、專家團隊部署上覆蓋了功能安全、網絡安全、預期功能安全、自動駕駛仿真測試、自動駕駛試驗場測試、自動駕駛路試等全方位的認證解決方案,旨在基于中國汽車出海的大背景下幫助本土的自動駕駛技術行穩致遠地發展。"
TüV南德黃清泉分享自動駕駛法規新動向
深度解析《新電池法》,助力國內企業練實力、強韌性
歐盟電池法規(EU)2023/1542(以下簡稱"《新電池法》")自2023年8月17日正式生效后,便受到國內車企及電池企業的重點關注。該法規進一步對強制碳足跡、電池的可持續性、安全性、"電子護照"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規定了生產者延伸責任、收集和處理廢電池以及報告的最低要求。目前,電池合規已成為進入歐盟市場的技術壁壘,各大車輛制造商和電池企業如何做好提前規劃,讓產品合規出口至歐盟國家就變得尤為重要。
肖峰坦言,歐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主要目標地區之一,《新電池法》的頒布無疑提高了中國車企的出口門檻,增加了開拓海外市場的難度。 "《新電池法》在原電池指令的基礎上做了較大的變更,在修訂過程中也面臨較多政策配套的變化。國內企業一方面需密切關注法規變化動態,準確理解法規相關要求和流程,以確保其產品出口合規。另一方面,企業可從技術升級和流程改進切入,使產品接軌法規要求。面對《新電池法》帶來的諸多挑戰,TüV南德可向企業提供法規解讀和評估服務,賦能其打造低碳競爭力。" 肖峰最后總結道。
TüV南德肖峰就《歐盟電池新規》做重點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