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皮的鑒別(1):什么是陳皮?
如果沒有“陳化價值”,橘皮就是橘皮,不能叫做陳皮。以此標準,如今市面“自稱陳皮”的,其實大多數并不是陳皮,遑論“新會陳皮”。
“藥、食、茶同源”的新會陳皮持續熱絡。但市面上魚龍混雜,消費者莫衷一是,如霧里看花,很難選到道地的新會陳皮。
我們采訪到若水堂陳皮負責人成寅,了解到一些消費者關心的問題。
若水堂陳皮(廣東新會陳皮百年商號,已有138年歷史),早年曾被霍英東先生稱為“比黃金還要珍貴的陳皮”。其道地性的“母樹原種”陳皮受到藏家認可。
(一) 、什么是陳皮
陳皮“來源”于特殊的柑橘皮,但柑橘皮卻不等于陳皮。
只有特定地域、特定品種、經過特定環境的自然陳化,產生特定的性味功效,具備“陳久者良”的活性,才能叫做陳皮。
陳皮的核心,在一個“陳”字。“陳”者,“陳化、轉化”之意。陳皮的氣味、藥性是經過歲月陳化出來的;只有具備陳化價值的品種才稱得上是“陳皮”。
“陳化價值”,簡單講就是“陳久者良”:越存越香、功效越好。
歷代本草著述、現代大量分析研究表明:
廣東新會原種茶枝柑的果皮,可以自然陳化出特有的香氣、藥性,具有“越陳越香”、“陳久者良”的特性。這就是新會陳皮。
而其他地域的柑橘品種,即使是從新會地區移栽或“嫁接”過去的,目前的研究尚不能證明其具有“陳化價值”。
沒有陳化價值,橘皮永遠是橘皮,不能叫做陳皮。以此標準,如今市面上“自稱陳皮”的,其實大多數并不是陳皮,遑論“新會陳皮”。
“陳久者良”是一種“活性”。經過轉化,果香會轉成藥香。愈陳愈香、口感愈醇和、內含物質越優化,養生功效愈好。
講到這里,教大家一個簡單的鑒別方法:
新會陳皮,會自然陳化出藥香、樟木香、薄荷香、麝香......但絕不會長久保持橘皮香。
如果聞到還是橘皮香,那它只是廉價的橘皮,而非陳皮了......
(二)、母本基因
所有的新會陳皮都有“陳久者良“的活性嗎?
并非如此。其實只有傳統的新會“原種陳皮”才有確切的陳化價值。而如今新會地區產量和交易量最大的是嫁接品種,其藥性和陳化價值比“原種”要遜色不少。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為了增加產量,很多新會柑農對老樹進行“改良”(檸檬嫁接),嫁接之后果徑大了、皮厚了,但傳統原種陳皮特有的陳化價值、藥香和功效卻所剩無幾了。
因為擔心盲目“改良嫁接”會丟掉新會陳皮的特有風味和功效,若水堂陳皮一直拒絕嫁接,不求高產,堅持原種母樹的傳統育苗,至今保留了新會陳皮的母本基因和原始的養生功效。
如今,大量的嫁接皮在市場上交易。按照2020年的數據,嫁接(駁枝)皮的種植、交易量已經占了新會本地總產量的95%。
在新會,不同行業、甚至不同企業,對陳皮的定義和標準亦有較大區別。
若水堂陳皮的產品具有比較嚴苛的標準:
1、新會傳統核心產區(東甲、梅江)
2、未經嫁接的母樹原種
3、經過5年以上的自然陳化
4、具有母樹原種特有的風味
5、具有理氣健脾的功效
6、具有“陳久者良”的活性(越存越香)
以若水堂上述標準,市面上絕大多數的“陳皮”不能稱作“陳皮”。
嶺南一帶有“飲咗若水堂,方知陳皮味”的說法。意思是喝了若水堂陳皮,才體驗到新會道地陳皮的原始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