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羅紅霉素,這5個問題一定要搞清楚
羅紅霉素為半合成14元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可透過細菌細胞膜,與細菌核糖體的50S亞基呈可逆性結合,阻斷轉肽作用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位移,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發揮抗菌作用。對葡萄球菌、各組鏈球菌等革蘭氏陽性菌的作用較紅霉素略差,對嗜肺軍團菌的作用較紅霉素略強,對肺炎衣原體、肺炎支原體的抗微生物作用于紅霉素相仿或略強。適用于化膿性鏈球菌引起的咽炎及扁桃體炎,敏感菌所致鼻竇炎、中耳炎、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細菌感染性加重,肺炎支原體或衣原體所致的肺炎,沙眼衣原體引起的尿道炎和宮頸炎,敏感菌引起的皮膚及軟組織感染,還可用于治療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
怎樣服用羅紅霉素?
成人:一次150mg,一日2次,空腹口服,也可一次給藥300mg,一日1次。
老年人及輕度腎功能不全者:不需要調整劑量,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一次150mg,一日1次。
嚴重肝硬化者:半衰期可延長至正常值的2倍以上,如果確實需要使用時,一次150mg,一日1次。
兒童:每次2.5-5.0mg/kg,一日2次,空腹口服。
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患者用羅紅霉素治療時療程至少10日,以防止急性風濕熱的發生。
空腹服用是指餐前1小時或餐后3-4小時。
羅紅霉素有哪些不良反應?
主要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食欲缺乏等胃腸道反應,發生率低于紅霉素。偶見皮疹、瘙癢、頭暈、頭痛、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小板增多、急性間質性腎炎、急性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胰腺炎等。嚴重不良反應包括肝功能衰竭、Q-T間期延長等,均屬少見。
服用羅紅霉素需要注意什么?
羅紅霉素主要由肝臟代謝、膽管排泄,肝功能損害者使用羅紅霉素,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增加,故肝功能不全者應慎用羅紅霉素或減量應用,并密切隨訪肝功能。
羅紅霉素低于0.05%的給藥量被排入母乳,哺乳期婦女必須應用時須停止授乳。
有重癥肌無力病史的患者使用羅紅霉素,有加重病情的風險。
老年人使用羅紅霉素,發生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的風險增加。
對肝藥酶的親和力遠低于紅霉素,藥物相互作用較少,對氨茶堿代謝影響小,與抗酸藥、卡馬西平、潑尼松龍、口服避孕藥、雷尼替丁等幾乎無相互作用。
羅紅霉素與阿奇霉素有何不同?
阿奇霉素是唯一一個15元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與羅紅霉素作用機制和作用特點相似,它們之間的不同主要表現在:
抗菌活性和抗菌譜:羅紅霉素對革蘭陰性菌和厭氧菌幾乎沒有抗菌活性,且容易產生耐藥性,阿奇霉素對革蘭陽性菌和非典型性病原菌的抗菌活性較羅紅霉素增強,對流感嗜血桿菌、大腸埃希菌、沙門菌屬、志賀菌屬等革蘭陰性菌以及消化鏈球菌屬等厭氧菌具有良好的抗微生物作用,同時還有較長的抗生素后效應和“靶向殺菌”的作用特點,作用時間持久,不易產生耐藥性。
適應癥:與羅紅霉素相比,阿奇霉素抗菌譜有所擴大,組織分布更加廣泛,除可用于急性上、下呼吸道細菌感染和皮膚軟組織感染外,還可用于革蘭氏陰性菌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如單純淋病。
安全性: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應為惡心、嘔吐、腹瀉、腹痛、食欲缺乏等胃腸道反應,其發生率較羅紅霉素低,且不良反應的程度也明顯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