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啤酒首推汽水 ,啤酒深耕飲料謀利勝算到底多大
華潤雪啤酒(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雪花")宣布其新產品"小型啤酒汽車"正式上市。該產品與珠江啤酒2016年推出的低酒精果汁泡沫啤酒同名,但新的華潤雪花產品不含酒精。這是華潤雪花推出的第一款碳酸飲料產品,也是第一款果汁飲料產品。華潤雪花表示,小啤酒是雪酒開辟的一個新軌道,也是雪啤酒開啟高端、年輕布局的重要環節。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啤酒企業第一次跨越國境,隨著消費習慣和消費格局的變化,青島啤酒、喜力啤酒等啤酒企業紛紛推出了飲料市場,業內人士就此表示,在價格下跌的情況下,高端個性化啤酒的布局已成為許多白酒企業的選擇,而飲料業務只是白酒企業發展的又一種產品,很難成為啤酒企業的主流。
據報道,華潤雪片下的新產品"小啤酒蒸汽"在外觀上與啤酒顏色和泡沫相似,但也含有麥芽和啤酒花成分。這次華潤雪花推出了三大規格,330毫升罐、500毫升罐和500毫升瓶。罐主要供應非當前飲用渠道,瓶裝主要供應現有飲用渠道。目前,"小比爾汽車"尚未在各大電子商務平臺上上市。
華潤雪花"推出的果味碳酸飲料"小啤酒蒸汽"也已初具規模。去年10月,華潤雪花在雪花啤酒第一屆全國頻道合作伙伴會議上表示,新一代消費者需求發生了變化,更注重低糖、健康、輕飲,因此華潤雪花將滿足年輕人的需求,積極規劃更多種類,如無酒精啤酒、飲料葡萄酒等。
同樣,百威在2020年推出了一種不含酒精的飲料BudZero,它不含糖,僅含46卡路里,每瓶330毫升。嘉士伯在英國推出了不含酒精的Bilson啤酒品牌嘉士伯北歐啤酒(Carlsberg北歐)。青島啤酒韓國經銷商BEARKY公司推出了一個名為"青島無酒精"的無酒精青陶啤酒品牌。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啤酒公司也開始關注飲料市場。早在2016年,燕京啤酒就瞄準了90后和80后,并在校園頻道上推出了茶飲料"茶學生"。2019年,青島啤酒宣布推出一款海藻蘇打水,這款產品定位于海洋健康飲料。2020年,珠江啤酒推出了一種無酒精菠蘿?美味飲料。
根據國際葡萄酒及烈酒數據分析公司(IWSR)發布的最新"無酒精/低酒精飲料戰略研究報告"(IWSR),到2020年,不含/低酒精飲料在整個酒精飲料市場中的份額將達到3%,到2024年,不含/低酒精飲料的全球銷量預計將比歷史同期增長34%。
2020年2月,青島啤酒發出通知,在公司經營范圍內增加蘇打水和其他飲料,并修改公司章程中記錄的業務范圍的條款和條件。據了解,青島啤酒后來表示將繼續發展PET蘇打水、玻璃瓶蘇打水等新品種。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飲料零售額達到2099億元,累計增長10.4%;2020年,我國飲料零售額達到229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累計增長14%。其中,2020年碳酸飲料總產量將達到1971.33萬噸,累計增長4.7%。
與蓬勃發展的飲料市場相比,啤酒市場略顯蕭條。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我國啤酒產量分別為3812.24萬千升、3765.3萬千升和3411.11萬千升,同比分別下降13.4%、1.23%和7.04%。此外,根據已公布的白酒企業2020年業績報告,2020年青島啤酒將實現總收入277.6億元,同比下降0.8%;蘭州黃河預計2020年凈虧損2900萬元至3200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啤酒市場有些飽和,啤酒消費缺乏增長動力,產銷呈現下降趨勢。白酒企業要想發展,就需要尋找新的業務增量,開辟更多的路徑。與其他領域相比,進軍飲料行業更具可行性。從銷售渠道來看,飲料和啤酒也有相似之處。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鵬表示,啤酒和飲料的主要消費者是年輕人。啤酒行業飲料業務的布局符合消費者的消費思維和邏輯,具有一舉兩得的功能。此外,目前啤酒市場成交量的下降和價格的上漲都在尋求中高端、個性化的戰略轉型。飲料市場的布局自然成為啤酒企業轉型的立足點。
啤酒的未來仍然難以維持,根據國際葡萄酒和烈酒研究所于2020年6月發布的研究報告,無酒精啤酒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將增長近50%。此外,歐睿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無酒精啤酒零售總額將達到5.79億元人民幣。
中國白酒工業協會秘書長、啤酒分會理事長何勇認為,啤酒企業布局飲料市場不是跨界的。啤酒和飲料在世界上是相通的。在此之前,百威、喜力等啤酒企業相繼推出無酒精飲料。對于啤酒企業來說,飲料業務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生產模式中,啤酒廠的設備、水,甚至副產品二氧化碳都可以用于飲料生產。成熟的生產條件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控制產品質量。在渠道方面,啤酒和飲料的銷售和流通也非常相似。
針對我國非酒精飲料的發展現狀,業內人士認為,產品需要建立一個具有較強凝聚力的消費群體,以此來促進品牌的建設和擴張,并為消費者提供情景教育,比如在一些輕松的社交場合和家庭聚餐、健康飲食等場合飲用非酒精飲料喝酒的場合。同時,要注重質量,在質量和品位上留住消費者。
何勇認為,啤酒企業的主戰場還是啤酒本身。在量跌價升的情況下,布局高端化、多元化的啤酒成為眾多酒企的選擇,而飲料業務只是酒企的利潤增長點和酒企發展的附加產品,難以成為啤酒企業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