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公共服務的第二批典型案例在北京公布
中國農村公共服務的第二批典型病例日前在北京公布,23例來自20個省、自治區、市,涉及農村醫療、養老、教育、人居環境、政府服務、留守兒童照料、公共文化體育等領域。
這是記者十六號從農業部了解到的。
農機部副部長劉煥新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成就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不斷加強農村公共服務建設,是全面推進農村振興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實現農民改革與發展成果共享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
據了解,這次發射的典型案例來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重慶、寧夏、新疆等省、自治區和城市。
在典型案例中,福建省三明市探索了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人和財產聚集在一起,引入專業服務,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精神慰藉、家庭照顧、家庭教育等服務重點,形成了農村留守兒童的新型照顧和保護服務模式。
山東省榮成市通過創新信貸激勵政策,動員志愿服務,凝聚社會力量,建設"暖心食堂",解決農村養老食品問題。
在遼寧省莊河市,地方探索農村生活垃圾長期管理模式,建設資金安全和長期運行維護機制,實現資源減少和終端處理、定期清理和日常清潔緊密結合,有效解決農村垃圾治理問題。
這些可以看到和學習的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的引入,旨在充分發揮典型的引導道路和示范司機的作用,引導地方因地制宜,加快填補農村公共服務的不足。"劉煥新說。
據悉,今后農業部和村委會將與有關部門共同加大頒獎儀式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