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已成“馬路殺手” 媒體:管車重要,管人最為重要
近日,有媒體報道,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在我國道路交通事故中上升最快,電動自行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馬路殺手”。
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一直備受關注。媒體公布的數據更是觸目驚心:平均每小時就有1名電動自行車騎手死于道路交通事故,5名電動自行車騎手因道路交通事故受傷。
如何控制這個“馬路殺手”?關鍵是找到正確的抓地力和路徑。目前,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大多是由非法騎電動車引起的。顯然,如果你想控制汽車,你必須首先控制人。要運用法律思維和法律手段,對乘車人形成有效約束。其中之一就是督促騎車人正確佩戴安全帽,加強自我保護。今年4月以來,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頂安全帽、一條腰帶”安全保衛(wèi)行動,不少地方對佩戴安全帽作出了相關規(guī)定。讓電動自行車盡快有“官方身份”,并督促騎車人遵守交通規(guī)則,這是第二個。目前,一些城市正在推行“一人一卡一車一標”的登記管理。一些地方借科技之力,發(fā)放“智能身份證”——電動自行車物聯網電子牌照。
在控制“馬路殺手”的同時,相關部門不妨傾聽市民呼聲,了解電動自行車騎手的出行痛點,為不同人群提供精準的公交解決方案。只有為公眾提供更多安全便捷的出行選擇,電動自行車才不會成為無奈情況下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