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從“全球反華情緒”中獲取利益了嗎?
報告稱:"印度今年約 60% 的外國直接投資用于信息技術,其次是服務業。" 海灣時報 " 援引凱雷評級(CareRatings) 經濟學家拉納迪夫(Ranadif) 的話說,隨著投資者制定使用替代供應鏈的戰略,印度也可能從全球反華情緒中獲益。分析人士表示,過去 6 個月里,一些國家指責中國使用新冠肺炎。在此期間,印度利用一切機會推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和舉措,把自己描繪成中國產業鏈的替代品。
自從新的皇冠流行病爆發以來,印度以防止 "惡意投機收購" 為理由修改了其外國直接投資政策。隨后在中印邊境發生的對峙導致印度政府在實際層面上進一步收緊了對中國直接投資的限制。與中國在印度投資的困境相反,美歐等國對印度的投資 "突飛猛進"。印度工業和國內貿易促進局表示,今年第二、三季度,美國對印度的直接投資總額約為 71.2 億美元,超過毛里求斯,成為印度的第二大外商投資來源。新加坡仍以約 83 億美元的投資位居榜首。荷蘭、英國、法國、日本和德國分別排名第四至第八。
彭博表示,利用 "反華情緒" 吸引投資的所謂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可能會產生 "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匿名的印度政府消息人士告訴 "環球時報","反華" 等因素對吸引外國投資起到了推動作用,但這種勢頭的可持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印度政策的連貫性和未來商業環境的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