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化傳播大使——陳一源
塵外孤標 翰墨春秋——記著名書法家陳一源
于當代書壇陳老其名可謂如雷貫耳也!作為當代易學家,傳統(tǒng)書法文化的先行者,先生于書法,詩詞,等一系列文學作品均有所建樹,更是首倡《彭學》應為第四大顯學,在書法上,先生擅于多種書體,且極富個人風范,行草楷隸,無一不通,無一不精,楷書奇絕險峻,法度嚴謹,隸書作品輕重有致,古樸典雅,行書之作,筆勁圓動,骨力純正,草書作品更是筆走龍蛇,遒美奇秀。翰繼古韻風,揮毫素紙中,正如先生所言,書法運用之妙,乃存乎一心,先生書法大器所成,功力超凡,在當今書壇之中,其作完全可堪是巨匠之作,翰林標榜也!
書法作品的審美,從來就沒有固定的標準,唯一不變的,是作品中所包含的古韻,即古人的筆墨和師承。在行書上,先生筆法頗有二王之余韻,又有顏真,過庭之精髓,晉韻唐風盡顯其中。行書用筆乃是出入于碑帖之上,首重深刻,次求靈動,實乃以帖求筆韻,以碑求筆骨,筆筆線條裹鋒殺紙,老辣勁道,似逆水撐船,又如洪流決岸,沉酣磅礴,著力十分,毫無懈怠之處,點畫亦果斷冷峻,令人骨清神寒。眾幅行作,心手雙暢,字里行間,提攜映帶,興至之時,縱恣多姿,猶能筆筆入紙也!而這均得益于先生長久以來的碑帖素養(yǎng),書至此境,可堪奇也,看似平易,實則難之!
其草書作品更是嘆為觀止,縱觀草作,行筆如清者舞劍,行云流水,行轉提按,皆運用于自如,氣貫于始終,有道是,草書運筆在于節(jié)奏力度,乃大膽而不妄為,創(chuàng)意而不刻意,尊古而不保守也。從作品的運筆中,可覺先生十分諳熟此道矣!其運筆翻轉有力,勁挺瀟灑,游絲牽引,血脈暢通,墨法更是枯潤相間,枯墨時顯,通幅草書翰作,不論是行筆之勢還是線條語言,皆達到了仗筆四海,縱橫四方的豪邁筆境,虛實相融,遲速相濟,毫筆行之,不失翰格!
先生善于借鑒,亦善于博取,這一點在隸書創(chuàng)作上極有體現(xiàn),他將自身穩(wěn)健灑脫的個人性情,充分融入到了隸書的創(chuàng)作之中,正所謂沉著痛快,書之本也,觀賞先生的隸書之作,其隸書在根植傳統(tǒng)的基礎上,又融入了自身的筆墨變化,使隸書不失沉著之態(tài),亦具個人風范,作品筆墨沉實凝重,線條風姿颯爽,字形飛動而澀勁,多變而不失體,滲透而不繁雜,俊逸而不淺薄,實乃融性情于筆墨,詮經(jīng)典于隸作也!
塵外孤標 翰墨春秋。陳老作為當代書法之大賢,確實是為當代書法做出了積極貢獻,在面對前賢法書時,先生均恭敬效法,覃思深研,全然不似某些所謂的藝公書卿,自以書功深厚,略能操觚,便洋洋自得即比肩古人。今得以幸觀先生之翰作,觀之實乃暢懷,賞心悅目,品賞先生之書,猶讀李白山水之詩,作品風韻既有文人的典雅溫潤,也不乏俠客般的粗狂豪邁,筆墨亦是如此,時行云流水,流暢輕快,時醉舞狂歌,酣暢淋漓。一幅幅至臻的大家翰書,所透露出的,乃是先生博大的書法氣魄和淡泊的靈魂追求!筆鋒所指,翰意奇然!
著名書畫評論家 楊振明2020年11月12日
陳一源,字泉靈,號喬仁。四川成都人,中西文化研究獨立學者,社會活動家。長于書法、詩詞、文化評論與長壽養(yǎng)生;其文學作品散見于各大網(wǎng)絡以及報刊雜志。在學術研究方面主張“思人所未思,言人所未言”;倡導“智慧人生”,平生喜歡游歷,博覽群書,廣交天下朋友。在研究了中國近代三大顯學(甲骨文、敦煌、紅樓夢)的基礎上,陳一源在學界首倡《彭學》應該成為中國的第四大顯學。改革以降,側重人文、宗教、書畫藝術和中醫(yī)養(yǎng)生版塊,尤其對傳統(tǒng)文化和國學具有濃厚的興趣。參加過三次國際性的《易》學論壇,曾被新加坡《易經(jīng)研究》會授予《當代易學家》稱號,2000年事跡入編《當代中國易學文化大辭典 》。
多年以來,先生喜歡的一句話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jīng)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現(xiàn)任:《中華衛(wèi)視》藝術總監(jiān);CCTV《星光大道》 藝術顧問;《收藏天下》顧問;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中吉長壽老年健康科技中心 主任;《中國世紀大采風書畫院》 副院長;四川省文學藝術發(fā)展促進會 副會長;山東菏澤歷史文化與中華古代文明研究會帝舜文化委員會 總顧問;中國警察網(wǎng) 警用裝備在線 顧問委員會委員;聯(lián)合國中醫(yī)專業(yè)委員會 秘書長;國際影視明星書畫院 藝術總監(jiān);中國人民藝術網(wǎng) 客座教授;中國楹聯(lián)學會 書法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書畫家聯(lián)誼會 會員;中國.國禮藝術家;博鰲國際康養(yǎng)文旅論壇 高級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