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杠桿抵消業績雙重壓力房企有望增加供應
到年底,房地產企業面臨著減債和業績雙重壓力。第四季度,在政策的指導下,住房企業杠桿削減的影響繼續加深,融資方繼續受到限制。與此同時,大量住宅企業的供求關系出現逆轉,整體銷售平均價格下降。據平安證券研究新聞報道,從其月度表現來看,十月份申灣房地產下跌4.4%,上海和深圳下跌300%(2.35%)。截至11月19日,房地產行業PE(TTM)的市盈率為9.29倍,低于上海和深圳300倍的15.1倍,在近5年內為18%。
行業分析認為,在行業融資收緊的預期下,疊加全年銷售目標壓力,住房企業跟進或加大力度推動銷售回報,年底供應持續釋放。
三條紅線下的還本付息高峰即將到來。
據平安證券監測數據顯示,10月份住房企業發行的內債、外債和集體信托分別為261億元、52億美元和454億元,分別下降35.7%、29.2%和28.4%。考慮到11月至12月國內債務到期833億元和外債87億美元,到期規模較高,預計住房公司債券融資的態度將保持積極,但規模可能受到監管緊縮的限制。
8月20日,住房建設部聯合中央銀行召開了重點住房企業座談會,提出了房地產企業融資監管新規定,包括資產負債率(以下簡稱"新資產負債率",除預收后)不得超過70%等,在這三項標準中,企業被視為"一到就踩線"。
在橫向比較中,中國指數研究所指出,在28個行業類別中,房地產行業的資產負債率為79%,在行業中排名第三。根據新的資產負債率,55%的上市房地產公司的負債率超過70%。這意味著這是"三條紅線"中的唯一一條,超過一半的公司已經踩上了這條線,而這些公司今年仍面臨著減債的壓力。
根據房地產上市公司的中期業績,結合新規則的"三條紅線"監管,中指法院指出,在被監管的172家上市住宅企業中,121家有不同程度的"踩線",33家企業"踩"了"3",其中新的資產負債率"踩到了"線上"最高比例"。
中泰證券分析表示,引入"三條紅線"監管新規則后,房地產行業整體預期穩定,過去杠桿囤積大量土地,掙得房價快速上漲的經營邏輯被徹底打破,房地產業金融屬性弱化,制造業屬性強化,從產業競爭格局的角度看,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將從土地收購能力轉向融資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高質量的房地產龍頭企業可以繼續超越行業,實現集中度的提高。
從整體表現來看,中國銀河分析認為,房地產行業在第三季度的業績出現了改善,杠桿降低已經取得初步成果。"截至第三季度末,預收帳款353719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62%,行業凈負債率為136.20%,同比增長-5.06%。在"三條紅線"的金融監管下,住房公司在第三季度開始積極降低杠桿水平。該機構預計,到今年年底,行業杠桿率將進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