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濟開始建設沿黃融合發展示范循環圈
基于 "黃河沿岸、三晉門戶、文明之源、生態富饒之地" 的生態建設方向,近年來,山西省永濟市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區位優勢和文化積淀,以產業為支撐,以文化為靈魂,以旅游為載體,沿著黃河融合發展創建了一個示范圈,促進了優良的生態、美麗的城鄉和整個區域旅游業的相互促進。
這不是海,但比海更美。這是許多游客參觀過山西省永濟市五雪湖的評價。
吳氏湖是山西省最大的淡水湖。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上游工業企業的數量急劇增加,大量工業廢水被排入軍隊姓湖,古人寫道 "王千浪" 進入周邊村民,以避免污水湖。
為了再現吳氏湖風景如畫的風景線,永濟市開始了 "刮骨治毒" 的治理,實施了污水截留樞紐、人工濕地建設、生態護坡等一系列工程,經過綜合整治,吳姓胡重生。
吳氏湖的更新換代,見證了永濟市為保護和建設青山、發展綠色生態經濟所作的努力。
近年來,永濟市在 "沿黃河、三晉門戶、文明之源、生態富饒之地" 生態建設方向的基礎上,做好了 "黃河沿線" 綠化工程,建立了黃河流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圈,促進了優良的生態、美麗的城鄉、區域旅游的相互促進。
生態管理再造綠色水與綠山
沿著平坦的湖游路,藍色蕩漾的吳姓湖逐漸出現在我面前,湖邊長滿了青草和清澈的湖面,很難把它與臭臭的 "污水湖" 聯系起來。
20 世紀 60 年代,由于周邊工業企業大量排放污水,再加上被污染的蘇水河向上游滲透,湖泊變黑發臭,多年沒有魚蝦出現,甚至附近的村民也不想到湖里去吃草。" 永濟林警分局局長朱曉勇對記者說。
2018 年,永濟市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山體生態修復,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持續發力,修編了《永濟市綠地系統規劃》,重新明確了吳姓湖在全市生態工程中的戰略意義,啟動了吳姓湖生態修復與治理工程,住建,環保,林業,水利等部門共同參與。工程投資 7600 多萬元,修建了一條長 650 米的平坦引道和一條 16 景迥異的巡湖路。7 公里。栽植喬灌木 43 種 16000 余株,栽植花卉植被 38 萬余平方米。同時,拆除危房違法建筑 3000 余平方米,清運垃圾 4000 余立方米,修建圍網 20 公里,保護濕地動植物棲息地,恢復吳姓湖原生態。"。
為徹底改善區域內流域水質,永濟市相繼啟動了‘蘇水河入黃河口水生態修復工程’和‘五勝湖人工濕地建設’。在不久前投入運行的蘇水河人工濕地,記者看到,原來雜草叢生,污水橫流的蘇水河已被過去的潛流濕地和植物池所取代,碧波蕩漾,環境整潔優美,河道自然生態面貌煥然一新。永濟河站負責人李卓告訴記者,蘇水河是黃河一級支流。2018 年 11 月,永濟市啟動了蘇水河入黃河口生態修復工程,總投資 3100 萬元,治理面積 593。4 畝。經過一年多的建設,目前已全部完工,對恢復和保護黃河流域水生態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永濟市還大力綜合治理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先后制定了 "沿線立面重建立面高程規劃"、"沿山生態恢復規劃"、"黃河灘涂 8 萬畝基地升級規劃" 和 "沿線高標準綠化升級方案",從規劃、道路和配套建設、綠化升級、建筑立面改造、環境衛生改造、美麗農村建設、工業發展、中條山生態修復等 10 個方面列舉了 27 項重點任務,包括規劃、道路和配套建設、綠化改造、建筑立面改造、環境衛生改造、美麗農村建設、工業發展、生態修復等。黃河及鸛樓,并明確有關單位及竣工期限。
同時,永濟市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林業等部門圍繞生態建設目標,圍繞整體規劃、綠化、色彩等方面,圍繞晉南民居、墻面、街道商店、農業設施、山體受損地表修復、綠化美化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設計,目前已完成村卡、橋涵、立面結構等 40 項規劃設計工作。
天是藍的,地是綠的,水是清的,今天的永濟就像一幅清新的山水畫,街道清澈,綠樹密布,農民小院的白墻和瓷磚清澈。
促進 "黃河沿岸產業" 的整合與發展
目前,我們合作社有會員 51 人,養殖面積 1100 多畝,吸收職工 1100 多人,年產成魚 2500 多噸,每畝利潤 2 萬元,年產值超過 2 億元。可以說,養魚已成為該村重要的支柱產業。永濟市浦州市楊馬村漁業社會長楊志強對記者說,今年陽馬村被納入 "黃河示范循環","幾天前,他們完成了花塘等魚塘的改造和改造。" 楊志強說:"我們準備在漁業和水產養殖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產業鏈,發展休閑旅游項目,充分利用黃河水資源,做好揚馬村的" 水產品 " 工作。
楊志強說,"黃河沿江示范圈" 是永濟市大力建設的黃河、農林、文學、衛生等高質量發展示范圈。永濟市緊靠黃河,沿黃河耕地和灘涂面積 530000 畝,沿江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有鸛樓、浦牛寺、黃河大鐵牛等著名人文景觀,這些獨特的資源已成為當地農業、林業、文化、健康優質發展的基礎。
水峪口古村是永濟市最早踐行文旅融合的地方。走進這個小村莊,踩著綠松石石板路,街道兩旁店鋪樸素樸實,潺潺泉水從村邊穿過,清新的鄉間氣息撲面而來。
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區位優勢和人文積淀,永濟市以產業為支撐,文化為靈魂,旅游為載體,沿黃聚變發展示范圈 "圈" 出聚變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天地永濟市市長黃亞平表示,下一步,永濟市將繼續推動生態良好,城鄉優美,區域旅游相互促進,做好 "旅游 + 農業","旅游 + 文化","旅游 + 工商業" 的融合發展農旅融合,文旅融合,農旅融合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著力在優化空間布局上做‘亮’,在旅游品位上做‘特’,在產業發展上做‘精’,做好‘沿黃’綠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