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版塊的漂移:2020年大選顯示出什么樣的兩黨未來?
美國2020年選舉的答案已經在很長時間內揭曉。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擊敗了共和黨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并將成為美國的第46任總統。國會選舉的點票工作仍在進行,民主黨人在眾議院保持多數,而共和黨人很可能在參議院保持多數。參議院的控制權取決于佐治亞州的第二輪參議員選舉,選舉結果要到明年1月才會公布。
盡管計票過程有起起伏伏,但今年美國大選的選舉形勢實際上非常穩定,主要是由于政治兩極分化。在執政四年后,美國的政治兩極分化達到了幾十年來的最高水平,兩黨的支持者往往全心全意地互相仇恨,感到生死攸關。
在政治兩極分化的背景下,這次選舉揭示了美國兩黨模糊的未來。
在民主黨方面,拜登贏得了選舉,但并沒有像選前民意調查所預測的那樣一掃而光。這一結果背后不僅反映了美國當前的政治形勢,還隱藏著對民主黨未來的擔憂。尤其是民主黨的長期規劃和選舉戰略,以及民主黨近年來認為是常態的兩大趨勢,都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
挑戰的第二大趨勢是,隨著美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和少數族裔人數的增加,選舉將越來越有利于民主黨。少數民族確實是民主黨最基本的基礎之一,而少數民族在美國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到2050年,少數民族預計將占美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一直以來,這一趨勢給了民主黨很大的希望。尤其是在得克薩斯州,民主黨人相信,每次選舉后,人口結構的變化最終都會使德克薩斯州變藍。
此外,拉美裔選民不同于其他少數族裔。美國黑人的政治記憶是由兩百年的種族歧視和壓迫構成的,所以美國黑人群體紛紛倒地支持民主黨,在議題的焦點上也非常重視社會問題。但拉美裔選民更加關注經濟問題。特朗普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他精心塑造的成功企業家形象吸引了許多拉美裔選民。他對經濟增長和企業政策的強調也受到一些拉美裔選民的歡迎。再加上今年夏天全美各地的種族示威活動,一些重視經濟問題,但在社會問題上較為保守的拉美裔選民成為共和黨的支持者。在今年的競選中,共和黨人比民主黨人更關注拉美裔。這一年,拜登學習四年前的希拉里,重視中西部"鐵銹地帶"選民,卻顧此失彼,對拉美裔不聞不問。綜合起來,所有這些因素導致今年民主黨在拉美裔中的表現尤為疲軟。"。
事實上,這兩大挑戰在大選前或多或少都出現了。有遠見的民主黨人應該及時找到應對這些挑戰的方法,在短期內改善選舉表現,從長遠來看重新考慮民主黨的戰略和未來。但在這次選舉中,民主黨人犯了過于自滿的錯誤,對選舉前的巨大表現感到困惑。他們不應為解決拉美裔人的民主危機等問題而苦苦掙扎,而是決心在這次選舉中"報復"共和黨參議員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和林賽·格雷厄姆(Lindsay Graham)。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cConnell)在奧巴馬任期內竭力阻撓奧巴馬政府,后來對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實行雙重標準,使保守派在最高法院獲得6比3的絕對多數。紐約時報"譴責麥康奈爾任命法官的行為是"厚顏無恥",民主黨人對他恨之入骨。格雷厄姆也是2015年共和黨對特朗普最嚴厲的批評者,現在他是特朗普中最討人喜歡的人。他的雙重原則讓民主黨人非常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