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數帽子 不唯論文 第5輪學科評估擬開始了
加強人才培養中心的地位,淡化論文數量、引文率、得獎數等定量指標,突出學科的特點、質量和貢獻,用職稱糾正學術水平的片面評價,嚴格按照簽約單位確定教師成績,不與他人同行。教育部學位和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近日宣布了 "第五輪學科評價工作計劃","將從多方面改革和完善學科評價"。
前段時間,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對學科評價提出了明確要求。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負責人表示,在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中,要堅持以 "立德樹人效" 為基本標準,以 "質量,成效,特色,貢獻" 為價值導向,以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為基本方法,以破除 "五唯" 頑疾為突破口。要在保持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價基本定位和評價體系框架基本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堅決破除 "五唯" 頑疾,改革師資隊伍評價,突出質量,貢獻,特色。"。
在破除‘五專’方面,學科評估將堅持以破促破,立破結合。對教師的評價不唯學歷,職稱,不設置人才 "帽子" 指標,避免片面以學術職稱評價學術水平的做法。評價科研水平不僅是論文和獎項,還設置了 "代表性學術著作","專利轉化","新藥研發" 等指標,多維度評價科研成效。學術論文評審以標志性學術成果為重點,采用計量評審與專家評審相結合,中外文期刊相結合的方式。不以 "期刊評審" 淡化論文數量和被引率,不以 SCI 和 ESI 的相關指標作為直接評判依據,突出標志性學術成果的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力圖扭轉 "SCI 獨大" 的局面。要堅持代表性成果專家評審與高水平成果量化評審相結合,充分運用以量化數據和證據為基礎的 "融合評審" 方法。"。
為了減輕學校負擔,減少對高校正常運行的干擾,這一輪學科評價將構建 "公共數據與學校填報相結合" 的數據采集模型,實施 "全過程無紙化" 提交,所有的評價工作都將通過網絡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