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0億的職業教育市場,京東,華為,麥當勞都想分一杯羹
人才缺口、政策紅利、就業崗位空缺帶來的疊加疫情,使職業教育事業在今年成為一場真正的火災。
自教育部于2019年頒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計劃"(以下簡稱"20篇職業教育文章")以來,職業教育被推上風口浪尖,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今年和明年將進行3,500多萬職業技能培訓,高職院校將招聘200萬人,以"穩定就業"。
在政策的護送下,職業教育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需求面市場巨大。
一方面,職業教育的消費人口龐大,不僅有7億專業人士就業,也有數千萬學生沒有就業;另一方面,中國服務業的增長和制造業技能的提升,進一步推動了職業教育市場的增長。
根據摩根士丹利此前的一項職業教育研究,到2030年,中國非正規職業教育培訓市場將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規模預計將從4,000億元擴大到8,700億元。
據IT橙色統計,2020年上半年,雖然初級市場教育投融資總體上比較冷,但職業教育徑跡融資數量擠進前三位,共13項融資,總投資額18.17億元,排在K12教育之后第二位。
此外,大連東軟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09616.HK)計劃在香港上市,并于幾天前通過了上市聽證會。根據2020年9月28日的通知,東軟教育的發行價為每股6.22港元,預計將于2020年9月29日上午9:00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主板開始交易。
在資本和軌道普及的背后,最重要的還是如何解決學生就業問題。就非學歷職業教育而言,人才培養與企業的需求仍然不匹配。
這就是公司看到機遇的原因。9月25日,山東省教育廳與京東集團簽署了一項職業教育戰略合作協議,并將聯合建設一批未來的工業院校,以開展課程開發、人才培養、創新和創業、技能認證以及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國際合作。
不久前,IT職業教育巨頭納斯達克(NASDAQ:TEDU)在18周年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將與華為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云、人工智能、大數據、校企合作、人才培訓、智慧教室等領域開展合作。
麥當勞中國也于9月22日宣布推出"無限青年"人才培訓計劃,該項目將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投資1億多元,與全國100多所職業院校合作,幫助1萬多名年輕人提高就業能力。
雖然政策、資金和企業都在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但職業教育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產學研結合的困難。
國內職業教育的最大特點是行業沒有制度和一般標準。企業的自主權相對較大,但學校與用人單位脫節。教育部門、高校提出的改革方向也在努力實踐,但經過實踐,企業對人才的認識仍不到位。這一層窗紙不能完全刺穿,讓大家融為一體。高建軍,大中華區主任,皮爾遜大中華區國際資格認證和技能評估業務主管,曾告訴界面教育公司。
在解決方案上,德國的二元制和英國的現代學徒制都是中國的研究對象,許多學者也認為新加坡的經驗更值得中國借鑒。
一位曾在新加坡留學的政府官員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地方政府對職業院校的水平和數量有嚴格的控制,中等職業學校的比例將始終保持在35%。
他們應該有足夠的經濟條件讓每個人都能上大學,但如果是這樣的話,沒有人會做基本的技術工人,而且會出現結構性的短缺。
由于各國經濟發展階段不同,行業分工所產生的人力資源供求也不相同,很難照搬國外職業教育發展的模式,企業即使以政策為導向,也表現出職業教育發展的積極性,在實施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踐中,也需要結合產業和地區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