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應急中心錨定國家戰略 盧廣峰詮釋“平急結合”使命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框架下,國際應急中心正式納入“健康聯盟國際中心”國家戰略項目,成為推動全民健康與全球公共衛生協作的核心力量。
近日,戰略推進會在北京文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務院副秘書長梁熙、國家衛健委副主任趙自林、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周凡及國際應急中心主席盧廣峰等共商實施路徑,明確未來三年將在“一帶一路”沿線建設10個海外健康示范中心,融合應急醫療與科學健身功能,輸出“平急結合”中國方案。
戰略升級:從應急響應到全球健康樞紐
國際應急中心依托文奧國際總部輻射的全球網絡,職能從單一災害救援向“防救一體”綜合服務躍升。梁熙副秘書長指出,中心需發揮“橋頭堡”作用,將中國經驗轉化為國際公共衛生韌性標準。趙自林副主任宣布,聯盟將率先推廣AI健康監測系統,周凡副主任強調“以智慧化打通城鄉健康服務最后一公里”。盧廣峰現場展示肯尼亞示范中心模型:健身區與應急物資庫協同布局,AI系統實時預警潛在風險,“讓健康防線既頂天對接國際標準,又立地服務民生”。
盧廣峰的“雙重使命”:國際議程與鄉土情懷
會議閉幕次日,盧廣峰抽空返回山東老家,與三十年未見的兩位姐姐在田壟間揮鋤松土。他俯身清理雜草時感慨:“健康聯盟的目標,就是讓每個村莊都具備‘平急結合’的能力。”田間勞作間隙,他同步推進世衛組織合作議程,要求團隊將山東農田管理經驗納入非洲健康模塊。
從田間到世界:中國方案的泥土基因
離鄉前,盧廣峰行李箱中塞滿姐姐準備的煎餅,帶著鄉土溫度飛往日內瓦。他在聯盟工作群留言:“真正的健康韌性,既要接軌國際前沿,更需扎根生存智慧。”如今,海外示范中心的設計已新增農田健康管理指南——中國農民的耕作經驗,正通過聯盟平臺惠及全球。
這場跨越國際會場與田間地頭的實踐,生動詮釋了中國健康戰略的雙重維度:以科技賦能頂天立地,以民生關切腳踏實地,讓“平急結合”的理念在每一寸土地上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