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連續16次增加"中國不斷提高人民生活保障待遇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連續16次增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最低標準也隨之調整!國慶節前后,許多地方的社會保障部門轉發了"人民和社會事務部和財政部關于在2020年提高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標準的通知"。這一待遇從7月底開始增加,到10月底有所調整。
養老金繼續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暫時性價格補貼及時發放,失業保險范圍不斷擴大,醫療保險診所一線不斷提高。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受疫情影響、減稅減費影響,預算"緊張",但中國的生活保障水平仍在不斷提高。
幾個月前,在甘肅省東鄉縣考勒鎮的80個村莊,為里卡德建了檔案的窮人齊伯德終于為城鄉居民提供了自己的養老保險。以前,由于人與戶分離,再加上經濟困難,老年人沒有投保。
總共發放了246.3億元人民幣!自今年初以來,已及時發放了臨時價格補貼,惠及約3.66億貧困人口。國家發改委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繼續分階段實施"提價擴圍"政策,或一次性發放補貼,保障有需要的人的基本生活。
再來一次!最近,許多省份明確調整了城鄉最低生活水平。例如,遼寧省決定今年城鎮最低保障標準平均提高5%以上,全省農村最低保障標準平均提高7%以上。上海調整了社會救助標準,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每人每月11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240元。
緊張的一天"代表好的一天
中央開支安排出現負增長,其中非硬性開支不需減少百分之五十以上;民生基本開支只增加而不減少
今年以來,扶貧和民生保障支出持續增加,同時由于疫情、減稅、減價等因素的影響,財政收入面臨巨大壓力,那么,用于改善民生的資金從何而來呢?
這背后是謹慎的財政"緊縮的日子",以換取真正的"美好的日子"的人民。
積極的財政政策更積極、更有希望,一方面要做好加減兩方面的工作。
今年財政赤字率上升到3.6%以上,比去年增長0.8個百分點,財政資金增加1萬億元;中央政府發行1萬億元專項防疫債券;地方政府特別債券規模增加1.6萬億元。財政政策更加積極。
減收,以企業為本,以民為本,減征稅費。面對今年嚴峻而復雜的形勢,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減稅減征政策,全年預計將超過2.5萬億元,幫助市場主體走出困境,發展壯大。
另一方面,支出結構更加優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各級政府要切實吃緊,中央要帶頭,中央要帶頭負增長,其中不迫切需要削減50%以上的非剛性支出。同時,基本民生開支只增加或減少,重點領域的支出要切實得到保障。以剛剛明確提出的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標準為例,中央政府對中西部地區給予了充分的補貼,向東部地區提供了提高標準所需資金的百分之五十。
財政部部長劉錕表示:"政府有多大的生存空間?"財政部部長劉錕說,近年來,像"三公"基金這樣的一般支出確實年復一年地減少了。在科學的預算安排中,在科學的預算安排中,在提高質量和效率方面,過著"緊日子"的生活。
受疫情、減稅和費用削減的影響,今年上半年,中國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8%。然而,自6月以來,公共預算收入連續三個月出現正增長,因為恢復勞動力和對公司的救助繼續取得成效。
至于全年的財政收支情況,我們看到自第二季以來,經濟運作逐月改善,生產需求持續回升,主要指標回升,積極因素顯著增加。總的來說,中國經濟穩定和長期改善的基本面并沒有改變.隨著經濟的穩定發展,我們有信心通過努力,完成今年財政工作的目標和任務。劉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