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搬遷"退一步"保護瀘沽湖清水源
秋天,瀘沽湖星羅棋布的海草花星星點點,湖岸的格桑花盛開。在瀘沽湖湖畔,許多以前建造親水性建筑的地方都恢復了綠色綠地。
這是云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近年來生態(tài)搬遷與恢復的成果。
2018年11月,寧蒗縣政府啟動瀘沽湖保護整治行動,涉及多個村莊,對80米生態(tài)紅線范圍內(nèi)的客棧等建筑物進行拆遷安置和補償。起初,一些村民很難放棄世代經(jīng)營的老房子和客棧。搬遷后,不僅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而且更多的人吃上了“旅游飯”。
三家村村民涂孟才去年從湖邊的老房子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家。他說,搬遷后,實現(xiàn)了人畜分離,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和三甲村的許多村民一樣,涂蒙靠劃摩梭人傳統(tǒng)的“豬槽船”觀光為生。”如果湖水被污染了,誰來坐船?”他說,搬遷是為了保護瀘沽湖和改善生活。
“我們世代住在這里。屠孟才說:“如果瀘沽湖被污染,我們將為下一代和祖先感到遺憾。”。
彭桂村的村民以前每年都有一筆可觀的收入由彭桂村和普洱湖村出租。他不愿意被摧毀。在受到麗江市瀘沽湖管理局和當?shù)卣ぷ魅藛T的啟發(fā)后,他意識到“不能只關心這一代,而忽視下一代”。他不僅是第一個簽署搬遷協(xié)議的人,還動員了鄰居和親戚一起搬家。
現(xiàn)在,彭明貴把政府重新分配的土地租出去,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好幾倍,心里也百花齊放。彭明貴笑著說:“老百姓收入增加了,瀘沽湖更美了,為什么不辦呢?”
搬遷后,一些當?shù)卮迕窭眯路孔踊蛐碌胤介_了客棧和餐館,并開始旅行。羅水村黨總支書記慈利平措說,旅游業(yè)不僅幫助當?shù)刎毨Ъ彝ッ撠殻€吸引了不少外國人來開店。
據(jù)麗江市瀘沽湖管理局介紹,截至目前,沿湖160個生態(tài)搬遷對象中,已有152戶被拆遷,建筑面積9.7萬平方米,其余8戶將在年底前拆除。
為保護瀘沽湖,除生態(tài)搬遷外,云南省還采取了湖長制、封湖捕魚、污水收集管網(wǎng)建設等保護瀘沽湖的措施。
今年國慶長假期間,麗江市瀘沽湖景區(qū)共接待游客5.9萬余人次,與去年基本持平。游客成群結(jié)隊地來參觀“高原明珠”。